海院科研动态(87)| 海水鱼重要病毒性病原体-鱼类神经坏死病毒(NNV)实现免疫逃逸的新机制

发布人:林奇琦

        鱼类神经坏死病毒(nervous necrosis virus, NNV)是严重危害我国经济鱼类的重要病原,其编码蛋白可抑制I型干扰素(IFN)的产生从而躲避宿主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有利于病毒建立稳定的感染。衣壳蛋白(Capsid Protein,CP)作为NNV的重要毒力因子,在NNV免疫逃逸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发挥作用的详细分子机制尚不清楚。

      我院海洋生物技术与遗传资源研究团队在前期揭示CP可以通过靶向E3泛素连接酶RNF114调控宿主抗病毒免疫反应的基础上(Jia P, et al., 2022),成功鉴定了NNV实施免疫逃逸的新靶点——E3泛素连接酶RNF34,并揭示了CP利用RNF34降解TBK1和IRF3进行免疫逃逸的新机制。研究发现,花鲈RNF34具有促进NNV感染和抑制IFN反应的功能。深入的机制研究发现,RNF34通过其RING结构域与TBK1和IRF3结合,并促进TBK1和IRF3的K27-和K48-位泛素化降解,同时减少TBK1诱导IRF3从细胞质到细胞核的易位,进而抑制宿主IFN的产生。随后研究表明,NNV CP与RNF34结合,且CP通过RNF34诱导TBK1和IRF3降解及抑制IFN的产生。上述研究揭示了NNV CP利用RNF34通过泛素化途径逃避宿主先天免疫的新机制,表明RNF34是防控NNV感染的潜在靶点,将为抗病毒药物的研发提供新思路。

 

NNV CP利用RNF34通过泛素化途径逃避宿主先天免疫的分子机制

 

      该研究成果近期发表在病毒学重要期刊《Journal of Virology》(中科院大类二区Top)(Zhang Wanwan, Yao Lan, Chen Leshi, Jia Peng, Xiang Yangxi, Yi Meisheng, Jia Kuntong. Ring finger protein 34 facilitates nervous necrosis virus evasion of antiviral innate immunity by targeting TBK1 and IRF3 for ubiquitination and degradation in teleost fish. Journal of Virology, 2023: e0053323.)。我院张弯弯博士后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2018级本科生陈乐诗同学参与了研究工作,易梅生教授和贾坤同教授为该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后面上项目和广东省青年基金等科研项目的资助。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128/jvi.0053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