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院科研动态(37)| 末次间冰期生物标志物定量重建海表温度研究取得新进展
末次间冰期(深海氧同位素第五阶段,MIS 5)为距今最近的一次最暖时期,全新世(深海氧同位素第一阶段,MIS 1)为现今人类所处的温暖间冰期。在第四纪冰期间冰期旋回下,两个间冰期的海表温度变化历史对未来的海表温度及海平面变化预测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基于MIS 5和1两个阶段的海平面地貌学证据,具有较高海平面的MIS 5阶段是否意味着有较温暖的海表温度?如果是,那么全新世未来的海表温度是否会在自然变率影响下继续上升?针对这一科学问题,我院殷克东教授团队成员研究和整理了我国海岸带及南海9 oN到26 oN的多个钻孔(图左a)生物标志物指标和数据。在定量重建MIS 5和MIS 1时期海表温度的基础上,比较了两个时期最高海平面时段(c. 128-113 ka BP, c. 8-3 ka BP)的海表温度数值及差异(图右a和b)。
结果发现,总体上看,两个间冰期的海表温差约为1.3±0.2oC。基于多个全球记录显示,两个间冰期0-2 oC的海表温差可能会带来6-9 m的海平面高差,因此,本研究发现的1.3±0.2 oC的海表温差结果,也许可以用来预测我国以及全球中低纬度海岸未来海平面升高的风险。

图1 研究区及柱状沉积物站位 图2 间冰期最暖时段海表温度平均值(右a)以及海表温差与纬度的关系(右b)
上述成果发表于中科院大类一区top期刊《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s》 (Wang M, Zong Y. Significant SST differences between peak MIS5 and MIS1 along the low-latitude western North Pacific margin[J]. 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s, 2020, 227: 106060.),我院王梦媛副教授为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香港大学宗永强教授为共同作者。
原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277379119307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