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院科研动态(11)| 海洋中尺度涡旋形态结构研究取得新进展

发布人:曾瑛

       全球海洋具有丰富的湍涡(1-5000 km空间尺度),其中中尺度湍涡可以解释海洋80%的总动能,它们通过调节海洋的层结/混合影响海洋的生化过程。在中尺度涡旋的识别及定量分析过程,涡旋的形变及其边界的次中尺度过程是近几年物理海洋学研究的一个难点。

1

图1. 2018年4月中尺度涡旋观测,蓝点为观测站位

 

       我院邱春华副教授在2018年4月参与了中尺度涡旋结构及形变的精细组网观测,包括虚拟定点水下滑翔机、漂流浮标、船断面及Argo相结合的观测方式。结果显示了涡旋的形变过程,发现这种形变导致涡旋卷入1×109 吨水;同时,观测组网也观测到了涡旋边界锋面处的次中尺度结构。模型结果分析表明,中尺度涡旋的形变主要是由斜压过程引起的,并且涡旋形变指数可作为涡旋形变预报的一个有效指数。

2

图2. 上层分别为走航、LICOM模型、水下滑翔机获取的密度距平,下层为对应的流场

 

       该研究发表在知名学术刊物《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Oceans》。中科院二区TOP,IF=2.825).论文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为邱春华副教授,参加单位主要有新奥门31999新奥门31999、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大气物理研究所、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和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等。

       上述成果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支持。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29/2019JC015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