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院科研动态(2)| 从海鞘真菌中发现抗脑胶质瘤新颖结构

发布人:曾瑛

       脑胶质瘤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且大多数恶性胶质瘤在确诊后一年内死亡。胶质瘤由于呈浸润性生长、替莫唑胺等化疗药物的耐药等特点,给治疗带来极大的挑战。海鞘及其共附生微生物是海洋药物的重要来源之一,著名的抗癌药物曲贝替定就源自海鞘,因此从海鞘共附生微生物中寻找治疗脑胶质瘤新药是极具潜力的新途径。

       我院刘岚教授研究团队的陈森华副研究员以海鞘共附生真菌为研究对象,对200多株真菌的代谢组进行分析和活性筛选,发现真菌T. effuse 4729代谢组的化学结构复杂和活性显著;结合核磁和活性跟踪方法,高效发现一个新颖的化合物;使用质谱、核磁、X-ray单晶衍射确定了trichobamide A的结构。结构中的tetrahydro-5H-furo[2,3-b]pyrrol-5-one官能团是在自然界中首次被发现。Trichobamide A能显著抑制脑胶质瘤细胞的增值,通过诱导细胞的P53表达上调,进而诱导下游促凋亡基因Bax表达上调和抗凋亡基因Bcl-2表达下调,促使脑胶质瘤细胞的凋亡。该研究发现了一个具有抗脑胶质瘤活性潜力的先导化合物,为寻找治疗脑胶质瘤新药开拓了一条新的思路。

2

        该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知名学术刊物《Chemical Communications》,IF=6.164,(Chen S, Shen H, Zhang P, et al. Anti-glioma trichobamide A with an unprecedented tetrahydro-5H-furo[2,3-b]pyrrol-5-one functionality from ascidian-derived fungus Trichobotrys effuse 4729[J]. Chemical Communications, 2019, 55(10): 1438-1441.)。论文第一作者陈森华博士于2017年毕业于新奥门31999化学学院,目前是新奥门31999新奥门31999副研究员,通讯作者为新奥门31999新奥门31999刘岚教授和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医生代兴亮。

        上述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

原文链接:https://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html/2019/cc/c8cc08970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