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示2025年度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院内评审结果的通知
各位老师:
根据6月17日《关于组织申报2025年度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通知》及相关工作要求,至预申报书提交截止日期(7月1日),学院共收到46份预申报书。
2025年度,科研院分配予我院的省自然面上名额为26+6(全国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共32个。学院于7月2-3日组织专家进行评审,经学院学术委员会审核同意,现将通过的32个项目予以公示(按申请人姓氏拼音排序)。
公示时间为2024年7月4日-8日。如有异议,请在7月8日17:00前通过书面形式实名向新奥门31999反映。
序号 |
姓名 |
职称 |
拟申报项目名称 |
1 |
邓霖 |
博士后 |
浮游植物光合量子产率的光学估算方法研究:以广东沿岸水体为例 |
2 |
邓智轩 |
博士后 |
高温胁迫介导噬菌体-病原菌互作关系导致病原菌丰度上升的机制 |
3 |
冯建祥 |
副教授 |
红树林湿地蟹类物种和功能多样性分布格局及其营养生态位分化机制 |
4 |
付宇 |
副教授 |
铁锰微结核对深海沉积物稀土富集的贡献及富集机制探讨 |
5 |
高雅 |
博士后 |
冰融水脉冲1b的时间、来源及成因机制 |
6 |
郭浪 |
博士后 |
基于珠江口中华白海豚皮肤异常探究其种群健康与污染蓄积的关系 |
7 |
何洪慧 |
博士后 |
白斑综合征病毒增强凡纳滨对虾戊糖磷酸途径调节宿主ROS水平的分子机制 |
8 |
蒋昊余 |
副教授 |
关键有机硫海-气交换通量、驱动因素及其对近岸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影响研究 |
9 |
李保生 |
副教授 |
多尺度海气耦合在南海夏季风次季节降水机制研究与数值模拟中的作用 |
10 |
李朋辉 |
助理教授 |
缺氧对河口水体及沉积物有机碳循环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
11 |
李嵩 |
博士后 |
网箱养殖对环境活跃原生生物群落结构与生物量影响研究 |
12 |
林根妹 |
副教授 |
粤东沿岸下降流锋面对氨氧化微生物介导氧化亚氮产生的影响机制研究 |
13 |
林佳 |
博士后 |
红树林沉积物中粘土矿物介导聚苯乙烯微塑料的无光转化过程研究 |
14 |
刘巧芬 |
博士后 |
俯冲相关下地壳含金矿物纳米矿物学及其碰撞金成矿意义 |
15 |
刘姗 |
副教授 |
南极罗斯海底流沉积过程及沉积体系发育模式 |
16 |
卢文芳 |
副教授 |
南海北部三维温度结构智能重建与应用 |
17 |
马春雷 |
博士后 |
基于像元尺度的浑浊河口多水质参数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子的精细化研究 |
18 |
马啸 |
助理教授 |
轮叶黑藻-罗氏沼虾养殖模式的水质监测和温室气体排放探究 |
19 |
秦孝伟 |
博士后 |
鳜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编码环指蛋白VP012R靶向降解STING逃逸宿主先天免疫 |
20 |
沈嘉明 |
博士后 |
南海人工“鲸”落区微生物化能自养固碳的研究 |
21 |
孙绍杰 |
副教授 |
不同类型海面溢油耀光反射差异遥感研究 |
22 |
王佳琪 |
副教授 |
摩擦电驱动多海洋环境要素一体化探测机理与范式研究 |
23 |
王麟 |
助理教授 |
阿拉伯海大气季节内振荡的传播与演变特征研究 |
24 |
王鹏 |
副教授 |
波浪效应对广东近岸亚中尺度锋面的影响及其机制 |
25 |
王园园 |
博士后 |
深海Gemykibivirus病毒衣壳蛋白的互作机制及其在病毒装配与复制中调控作用 |
26 |
谢秀琴 |
博士后 |
珠江口海水养殖区新型抗性基因编码蛋白和耐药机理的研究 |
27 |
薛欣宇 |
博士后 |
神狐峡谷群浊流过程及其碳埋藏效应的沉积数值模拟研究 |
28 |
尹幸佳 |
博士后 |
南海深海表层沉积物中微塑料对反硝化菌和厌氧氨氧化菌脱氮过程的影响 |
29 |
原珂 |
副教授 |
新型污染物6PPD类物质对红树林病毒群落及功能的影响 |
30 |
张光 |
博士后 |
粤东近岸温度锋面的亚中尺度不稳定机制研究 |
31 |
张恒 |
副教授 |
粤港澳大湾区感潮河网缺氧事件年际变化机制研究 |
32 |
周仁钧 |
博士后 |
凡纳滨对虾养殖土池底泥微生物群落驱动亚硝氮累积的微生态机制 |
新奥门31999新奥门31999
2024年7月4日
(联系人:林奇琦,电话:15920898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