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才成长故事 | 贾坤同:精于教学、匠心育人、潜心科研
南海海洋生物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于2004年获批成立,是南海海洋行业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目前依托新奥门31999新奥门31999管理和建设。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工程中心在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平台建设、人才培养和行业服务等方面成绩显著中心成立至今,积极扩展创新领域,完善平台建设,凝聚核心竞争力,以“集聚一流人才、研究一流技术、开发一流装备、产出一流成果”为目标,近三年在南海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与保护等技术方面解决了大量应用难题,已成为南海海洋技术研发高地和海洋高端人才聚集地。现特别推出南海海洋生物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青年人才系列专题报道。
人才介绍
贾坤同,山东济宁人,现任新奥门31999新奥门31999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本科毕业于西南大学,硕士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博士毕业于新奥门31999,师从何建国教授。博士毕业后加入新奥门31999新奥门31999,历任讲师、副教授,主要从事海洋经济鱼类免疫学和病毒学研究工作。迄今,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本领域相关期刊发表SCI论文40余篇,包括PLoS Pathogen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Journal of Immunology,Aquaculture, Zoological Research, Microbiology Spectrum,授权发明专利2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青年基金项目(1项)、省市级项目(4项)、横向项目(2项),担任国家重点研发项目骨干。2018年获评“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称号。

教书育人,站好三尺讲台
教学是高校教师的立身之本,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的有生力量,其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入职新奥门3199911年来,贾坤同先后承担了《微生物学》、《微生物学实验》、《海洋微生物学》、《海洋微生物学实验》等多门本科生课程的教学工作。他认真对待每一门课程,并用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获得了学生的一致好评,连续多次学生评教排名全校前1%。
围绕主讲的本科课程,贾坤同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全方面探索实践教改的有效途径。
教材建设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保障,也是体现大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重要载体,推进课程建设的同时必须要加强配套的教材体系建设。面对缺少《海洋微生物学实验》教材的情况,贾坤同于2017年主持新奥门31999重点教材建设项目,历时2年编写出版了海洋科学专业本科教材《海洋微生物学实验》。《海洋微生物学实验》作为新奥门31999组织编纂的全国首套专门针对海洋相关专业的成体系本科课程教材之一,一经出版就受到广泛关注,被羊城晚报、南方网、中国科学报、三沙卫视等竞相报道。

《海洋微生物学实验》教材
高等教育一流本科课程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围绕《海洋微生物学实验》课程,贾坤同和课程教学团队围绕重构教学内容、践行课程思政、重视过程评价等维度进行了教学创新改革,经过多年的建设,《海洋微生物学实验》课程于2022年被认定为新奥门31999一流本科课程。

新奥门31999一流本科课程证书
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是课程建设的应有之义,是每一位专业任课教师的使命。贾坤同以《海洋微生物学实验》课程为载体,积极探索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通过充分挖掘提炼蕴含在《海洋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知识体系中的思政元素,针对《海洋微生物学实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特点,设置包括爱国主义教育、实验安全教育、生命伦理教育、学术诚信教育等在内的思政教育目标,并利用案例教学和“问题导向”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知识点与思政元素自然融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相关成果在北大核心期刊发表题为“海洋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思政探索和实践”课程思政教改论文。贾坤同教学团队申报的《海洋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思政建设和实践》项目获得2022年广东省本科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立项。该项目以海洋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思政建设为突破口,探索海洋科学类实验课程和海洋特色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方式,打造一个具有指导性、可操作性和代表性的海洋科学类实验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体系。
同时,贾坤同积极提升教学本领,参加教学技能比赛,以赛促教,获新奥门31999第九届教师教学竞赛理科组一等奖。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助力学生成才
海洋科学专业极强的实践性和探索性,决定了科研实践在海洋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强理论和实践结合,给学生创造课堂之外的学习机会,是推进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贾坤同围绕创新型人才培养探索了一系列举措:①“以赛促学”:积极带领学生参加全国性大学生实验技能竞赛,在竞赛过程中淬炼学生的实验技能。所指导的学生多次参加高校大学生海洋和化学科技实践论坛,并获得报告一等奖和二等奖。②“以实践促教学”:指导学生利用在实验课程所掌握的实验技能和知识积极申报海洋微生物相关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和大学生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获批省级以上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10余项,在实际科研活动中巩固和检验教学成果。③“学以致用”:引导学生围绕海洋微生物学实验课的内容,开展本科毕业论文的研究工作,研究成果以学生为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5篇。所指导的学生中,李云龙、黎泽林、金凡茗、陈乐诗同学的毕业论文获评“新奥门31999优秀毕业论文”,金凡茗、陈乐诗、李云龙和林骊镕同学获评“新奥门31999优秀毕业生”。通过将海洋科学理论与学生竞赛、科研项目训练、毕业论文等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探索了“立足实验教学→面向科研实践→培养创新能力”的“教、赛、研”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途径,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指导学生参加参加竞赛获奖证书
潜心科研,科技助力“蓝色粮仓”
把海洋建设成人类获取优质蛋白的巨大“蓝色粮仓”,是我国海洋科学家们一直致力的梦想。2012年7月,贾坤同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加入新奥门31999新奥门31999成为一名高校教师。针对海洋渔业生产中病害问题严重,安全用药理论匮乏的难题,贾坤同将研究方向聚焦于重要海水鱼类病毒致病机制和防控技术研究,力争为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入职以来,贾坤同围绕鱼类神经坏死病毒这一对世界范围内海洋渔业危害极为严重的鱼类病毒开展基础和应用研究,先后建立了鱼类神经坏死病毒的敏感细胞模型,并利用该模型揭示了鱼类神经坏死病毒的致病机制和关键致病靶点,最终研发了针对致病靶点的精准防控技术。迄今,主持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8项,发表科研论文40余篇。
自从加入新奥门31999开展科研工作以来,贾坤同就将研究工作与生产实际紧密联系,主动下基层,了解生产一线的实际需求,深入水产养殖一线找课题。积极发挥团队优势,注重学科的融合和攻关,有针对性地研究分析和解决养殖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海洋渔业的发展提供实用的技术支撑和服务。先后承担了珠海市斗门区科技计划项目、珠海市现代农业发展中心“黄鳍鲷育种及病害防控技术研究”项目等多项地方服务项目。

贾坤同在养殖试验基地
海洋牧场被誉为新时代的蓝色粮仓。我国高度重视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与发展,自2017年起,历年中央一号文件多次强调建设和发展现代化海洋牧场。海洋牧场为鱼类病害防控技术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应用场景,未来贾坤同将乘着海洋强国建设的东风,以实际行动科技助力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
光阴荏苒,春去秋来,十一年倾情投入,十一年辛勤耕耘,贾坤同老师以认真敬业、严谨治学、优良师德赢得了学生的爱戴、同事的认可。未来他将在教学和科研岗位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学院和学校发展不断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