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海底观测科学大会第三轮通知

(专题分会场会议)

发布人:陈哲正

鉴于对当前疫情形势实际情况的考虑,现对第五届海底观测科学大会的举办方案作有关调整。拟定于2023年1月14日召开9个专题分会场会议(1月13日报到),将大会主报告会议推迟至2023年3月中旬召开,具体时间待进一步确定和通知。会议将持续开放注册至2023年3月大会主报告会议召开前,诚挚欢迎广大专家学者继续登录大会官网注册报名参加专题分会场会议和大会主报告会议,大会官网地址/deepsea

 

一、专题分会场会议时间

2023年1月14日(13日报到)

 

二、会议地点

新奥门31999珠海校区海琴四号楼

 

三、会议组织

主办单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

新奥门31999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

承办单位:

新奥门31999新奥门31999

协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中国科探协会海洋科考专委会

新奥门31999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新奥门31999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

新奥门31999海洋工程与技术学院

新奥门31999土木工程学院

新奥门31999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

新奥门31999海洋科学考察中心

支持单位:

科技部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

中国海洋学会

中国海洋湖沼学会

香港中文大学理学院地球与环境科学课程

香港城市大学海洋污染国家重点实验室

澳门大学区域海洋研究中心

澳门城市大学

浙江大学海洋学院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

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

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

《Ocean-Land-Atmosphere Research》期刊编辑部

 

四、会议目的

海底科学正经历着从水面做短期“考察”到海洋深部做长期“观测”的革命性变化,基于海底对海洋和海底之下的全方位长期观测系统,正成为国际海洋探测和研究的新形式,国内各部门建设各种海洋观测系统的热情也空前高涨。此会议由汪品先院士、苏纪兰院士倡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新奥门31999和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联合主办,由新奥门31999新奥门31999承办,旨在综览和交流国内外海底科学观测的科研成果和经验,探讨我国海底观测系统建设战略,促进国内各系统、各单位和各专业的交流和合作。

 

五、会议日程

1月13日:

时间

日程安排

14:00-22:00

会议报到,报到地点珠海中大国际学术交流中心

注:报到点有接驳车前往丽枫酒店、青竹书院酒店

1月14日:

日程安排

内容

8:00-8:10

暖场、海琴4现场补报到

8:10-8:30

开幕式(海琴4号楼D209

专题一: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分会场(地点:海琴4号楼B211全天

召集人:吴能友(研究员 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徐景平(教授 南方科技大学)

尹常青(教授 新奥门31999)

协调人:苏明

耿建华教授 同济大学超深水海底飞行节点地震仪与四分量地震数据弹性波成像方法

梁前勇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南海天然气水合物试采环境监测及影响评价

郑江龙工程师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无人艇载地震勘探载荷集成关键技术研究

陈端新副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冷水珊瑚丘的载人深潜观测

汪亚平教授 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台风期间长江水下三角洲的沉积动力过程

涂俊彪副研究员 同济大学)泥质河口海岸底边界层沉积动力初探

李爽(博士研究生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智利大陆边缘海底峡谷地貌形态的控制因素研究

敬嵩助理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块体搬运沉积体系再活化引发海底长期不稳定:一种挪威大陆边缘被忽视的海底地质灾害

刘姗博士后 新奥门31999)南海南部海山地貌对底流作用及沉积过程的影响

杨阳副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北冰洋Gakkel洋脊玄武岩研究:揭示半球尺度地幔不均一性

卢绍平教授 新奥门31999)基于地震多次波成像的浅层地质灾害体探测

陈瀚博士后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基于机器学习方法的高精度地震目录指示的马里亚纳海沟南部的深切外缘隆起断层

刘宇欣硕士研究生 广西大学)全球海平面指纹长期重构研究

侯正瑜(副教授 新奥门31999)机器学习在沉积声学中的应用研究

专题二:海洋动力过程与观测分会场(地点:海琴4号楼B210全天

召集人:王东晓(教授 新奥门31999)

王凡(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甘剑平(教授 香港科技大学)

协调人:胡子峰

王凡(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底界面过程与化能生态系统前沿科学问题浅析

甘剑平(教授 香港科技大学)利用数值模拟观测吕宋潜流的特征和形成物理

周朦(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南极罗斯海陆坡流与南极环流水的入侵机制探讨

严晓海 (教授 美国特拉华大学)小卫星,大数据,深海遥感观测进展

兰健(教授 中国海洋大学)南海环流的季节性变化

林霄沛(教授 中国海洋大学)海气界面观测进展

刘志宇(教授 厦门大学)海洋多尺度过程的动力分解

吴辉(研究员 华东师范大学)A theory on the incidence and reflection of sub-inertial and barotropic offshore signals in wide shelf seas

徐洪周(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西北太平洋海沟动力过程观测与发现

程旭华(教授 河海大学)Attribution and dynamic mechanism of subsurface temperature change in the Southern Ocean

舒业强(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突变地形下深海强动力过程观测研究

徐振华(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西太平洋内潮和混合的立体化观测研究

谢玲玲(教授 广东海洋大学)基于观测的南海西北陆架海垂向环流研究

谢晓辉(研究员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南海北部内潮破碎引起的沿陆坡流及其对大陆坡地形的影响

汪嘉宁(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西太平洋深层经向翻转环流

邹斯嘉(教授 厦门大学)基于浮标观测的北大西洋深海环流结构特征

张善武(副研究员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副热带北太平洋中部与斜压和地形Rossby波相关的深层海流季节内变化观测

专题三: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与碳循环分会场(地点:海琴4号楼B213-1全天

召集人:杨守业(教授 同济大学)

蔡平河(教授 厦门大学)

罗一鸣(教授 新奥门31999)

协调人:吴家望

姚炜琪副教授 南方科技大学Does shelf pyrite oxidation act as negative feedback to atmospheric pCO2 during the Eocene-Oligocene Antarctic glaciation

祁第教授 集美大学Climate change drives rapid decadal acidification in the Arctic Ocean from 1994 to 2020

许博超教授 中国海洋大学近海沉积物扰动层的分布格局、动力特征及其碳汇效应

张瑞峰副研究员 上海交通大学极地海洋痕量金属生物地球化学与碳循环

邵宗泽研究员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基于深海长期原位培养系统的陆源、海源有机质生物矿化关键微生物发现与代谢机制研究

林武辉副教授 广西大学珊瑚礁系统中放射性核素的核污染记录及其对珊瑚礁生长发育历史的反演

廖恩惠副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Tropical Pacific Ocean Carbon Response to El Niños

吴瀛旭副教授 集美大学Climate-driven basin-scale deoxygenation in the Arctic Ocean during the past three decades

张瑞杰副教授 广西大学南海中南海山沉积物岩芯中黑碳分子结构组成初探

杨进宇助理教授 厦门大学南海与西北太平洋硝酸盐同位素的差异: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与水团交换的影响

宋淑贞博士后 华东师范大学有机碱对受湿地影响的河口海域碳酸盐体系的影响

刘倩倩博士研究生 厦门大学黄海海洋端元颗粒有机碳稳定同位素组成及影响因素

肖灿博助理教授 新奥门31999珠江口人工下降流增氧数值实验

专题四:海洋生物与生态过程分会场(地点:海琴4号楼B212全天

召集人:王风平(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

徐奎栋(研究员中科院海洋研究所)

贺志理(教授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

协调人:谢伟

肖湘(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从载人深潜到全球深渊生态与环境研究

李新正(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近海底栖生态系统正在发生着什么

方家松教授 上海海洋大学一套全海深微生物胞外酶活性原位条件测定装置及在马里亚纳海沟应用的结果分析

李爱峰教授 中国海洋大学神经毒素BMAA的化学生态效应及其硅藻生物合成机制初探

颜庆云教授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富营养化湖泊微生物驱动的脱氮机制和生态效应

邱江兵副教授 中国海洋大学贝类体内麻痹性贝毒在人体内生物可给性的模拟研究

俞小鹏助理教授 广西大学热驯化对造礁珊瑚响应全球变暖的调控机制研究

李松海(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鲸类观测技术及其在南海的应用

黄敬亮(副研究员 新奥门31999)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揭示酪氨酸氧化途径在翡翠贻贝角质层生长中的作用

李俊元(博士后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基于比较转录组对深海单体石珊瑚(Polymyces wellsi)适应西太平洋最低含氧区分子机制的研究
李松海(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鲸类观测技术及其在南海的应用
谢伟(副教授 新奥门31999)南海鲸落的发现与研究进展
周亚东(副研究员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印度洋热液区生物多样性格局及其启示
蓝文健(教授 新奥门31999)南海深海海洋真菌活性代谢产物研究
牛明杨(副研究员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Methane supply drives prokaryotic community assembly and network at cold seeps of the South China Sea
陈飚(讲师 广西大学)世界最深蓝洞:洞察海洋微生物对极端环境的响应模式与耐受能力
邓龙辉(助理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底栖宏生物对沉积物微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功能的调控
崔融丰(副教授 新奥门31999)珍稀鱼类黄唇鱼基因组中遗传载荷的解析

专题五:海洋极端(深渊、极地)环境观测分会场(地点:海琴4号楼B214上午

召集人:刘凇佐(教授 哈尔滨工程大学

陶军(教授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惠凤鸣(教授 新奥门31999)

协调人:王天霖

刘凇佐(教授 哈尔滨工程大学多体制水声通信技术及声学释放器应用

惠凤鸣(教授 新奥门31999北极航道冰情遥感观测技术需求研究

石学法(研究员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中俄北极联合科考:进展与发现

陶春辉(研究员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海底热液活动与硫化物探测技术

张鑫(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深海热液和冷泉的原位探测与长期实验

贾永刚(教授 中国海洋大学复杂深海工程地质原位长期观测技术与装备

马辉教授 清华大学海洋微型颗粒物的偏振测量

靖春生(研究员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东南印度洋九十度海岭10°S深海溢流的现场观测

刘昭君(副研究员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宫古海峡深层流的观测研究

专题六:新概念海洋观测平台技术分会场(地点:海琴4号楼B216上午

召集人:郭永刚(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黄豪彩(教授 浙江大学)

李整林(教授 新奥门31999

协调人:范双双

黄豪彩教授 浙江大学水下直升机及其研究进展

俞建成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长续航海洋机器人发展现状与展望

郭永刚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南海海底观测网研究进展

董超研究员 自然资源部海洋调查技术中心海洋智能快速机动组网观测技术

曾铮副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海空两栖无人航行器-哪吒

周立教授 江苏海洋大学海气界面观测多智能体载体平台技术研究

董一飞工程师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基于垂直剖面观测系统的海洋立体观测技术研究

黄荣永讲师 广西大学海洋夜光遥感时间序列影像的构建及其对珊瑚礁区人类活动的指示意义

吴学敏工程师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DAS技术在井中流体运移监测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苏丹仪助理工程师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内孤立波监测与预警在海洋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以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第二轮试采为例

廖然副教授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海洋颗粒物原位分类仪

蒋浩宇(教授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海洋学院)以浪观风:利用波浪浮标观测海面风场

专题七:海洋碳达峰碳中和分会场(地点:海琴4号楼B224上午

召集人:陈建芳(研究员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孙军(教授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翟惟东(教授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

 协调人:殷克东

孙军(教授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海洋生物碳汇

李宏亮(副研究员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生物泵输出通量观测与研究

陈建文(研究员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中国海域沉积盆地咸水层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潜力评价

马剑(教授 厦门大学)面向碳中和的海水pH传感器:机遇与挑战

叶海军(副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孟加拉湾海表pCO2日变化控制因子及其对年海-CO2通量估算的影响

刘延俊(教授 山东大学)服务海洋碳中和的科学平台与技术装备

周锋(研究员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夏季长江口外海低氧区的强年际变化和长期脱氧趋势

李权龙(教授 厦门大学)海水二氧化碳分压与总碱度在线监测仪器的研制与应用

王燕炜(硕士研究 浙江海洋大学)碳排放对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动态空间计量模型的分析

徐杰(教授 澳门大学)Effect of the river discharge on heterotrophic bacteria-mediated transformation of organic carbon in the Pearl River Estuary

王云涛(研究员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海洋锋面过程及其生态动力影响的观测预测

专题八:全球变化及应对分会场(地点:海琴4号楼B226上午

召集人:王辉(研究员、自然资源部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

袁东亮(研究员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王召民(教授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

协调人:来志刚

谢树成院士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全球变暖过程海洋碳氮硫耦合循环的地质记录

丁巍伟研究员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北冰洋洋中脊深部碳循环及深部观测计划

宫勋教授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太平洋中层水特征及演化机制研究

舒启研究员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全球变暖背景下的北冰洋放大现象

邱云(研究员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孟加拉湾海洋热浪季节和年际变化及其与ENSO的联系

胡湛教授 新奥门31999气候变化背景下海岸植被扩张与修复策略

杨虎(副研究员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 (珠海))四十年卫星数据记录了婴儿态的海洋变暖

邓珊珊讲师 广西大学19812019年期间陆-海水质量再分布研究进展

江蕾蕾博士研究 广西大学南海北部过去2000年典型暖期海表温度的季节性和年际变率

专题九:海洋可持续发展分会场(地点:海琴4号楼B228上午

召集人:陈平(教授 新奥门31999

王法明(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朱嵘华(教授 浙江大学

协调人:胡湛

崔晓健研究员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海洋金融的国际进展和中国路径

周秋麟研究员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推进海洋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刘纪化教授 山东大学)海洋碱性矿物增汇示范研究

贺志理(教授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滨海湿地微生物驱动的碳汇形成与转化机制

朱嵘华教授 浙江大学)平价上网时代下我国海上风电发展的机遇及挑战

陈小燕副教授 广西大学长棘海星选择性摄食对南海珊瑚群落结构的影响

左秀玲讲师 广西大学全球变暖和海平面上升协同影响南海珊瑚礁的空间模拟与保护对策研究

蔡华阳副教授 新奥门31999广义单位线理论及其在全球风速边缘分布中的应用

孙鹏楠(副教授 新奥门31999)海洋复杂流动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数值模拟与软件开发

黄硕(副教授 新奥门31999)基于simulink的浮式波浪能装置一体化仿真技术研究

葛建忠(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近底高浓度泥沙观测与模拟

黄颖副研究员 华东师范大学滨海盐沼湿地蓝碳多尺度观测与碳汇功能研究进展

15:00-18:00

广东省海洋资源与近岸工程重点实验室学术研讨会地点:海琴4号楼B228

参观(下午)

南方海洋实验室展厅实验室

全天

Poster墙报展示、产品展示

 

六、会议组织方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廖喜扬(会务组组长):[email protected]‬,0756-3668797

陈哲正(会务):[email protected],0756-3668076,13570600061

陈耀祖(注册):[email protected],0756-3668774,15811659739

林奇琦(住宿、交通):[email protected],0756-3668775,15920898630

孟峥(展览):[email protected],0756-3668827,17722092633

 

七、会议注册与费用

会议将持续开放注册至2023年3月大会主报告会议召开前,诚挚欢迎广大专家学者继续登录大会官网注册报名参加专题分会场会议和大会主报告会议,大会官网地址/deepsea。如您选择线下参加专题分会场会议或大会主报告会议,亦或两场会议均线下参会,需支付注册费,正式代表为800元/人,学生为300元/人,注册时可以通过二维码缴费。

 

八、住宿预订

会议住宿费用自理,会务组将协助预留协议酒店房间,请您联系酒店预订房间。

珠海中大国际学术交流中心(酒店),珠海市香洲区唐家湾新奥门31999珠海校区内,0756-3960888

麗枫酒店(珠海情侣北路唐家湾海滩店),珠海市香洲区唐家湾唐淇路437号,与新奥门31999珠海校区相望,步行约1分钟,0756-2213988

珠海青竹书院酒店,珠海市香洲区唐家湾镇情侣北路1858号(金山软件园6号楼),步行至新奥门31999珠海校区约10分钟,0756-3662088

 

附件

新奥门31999珠海校区交通攻略

 

参会人员请到珠海中大国际学术交流中心进行报到,报到点有接驳车前往丽枫酒店、青竹书院酒店。

行程

交通方式

参考路线

用时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新奥门31999珠海校区中大国际学术交流中心

机场大巴

珠海线:广州白云机场(T2航站楼或T1B区)--香洲或拱北(从白云机场出发暂不经停唐家站)

T2航站楼发车时刻:13:2015:4018:20

T1B区发车时刻:13:3015:5018:30

180分钟

地铁+城轨

广州地铁:机场南(体育西路方向,经3站)--嘉禾望岗(换乘2号线,广州南站方向,经23站)--广州南站
广珠城轨:广州南--珠海北/唐家湾/珠海

 

城轨珠海站--新奥门31999珠海校区:公交(10路、10路转7路、K1K3路、32路转7路),出租车50分钟

城轨珠海北站--新奥门31999珠海校区:公交(K1路、3A路、3A路转6685路),出租车20分钟

城轨唐家湾站--新奥门31999珠海校区:公交(K3路、10A路或69路),出租车15分钟

80分钟+
80分钟

珠海机场—新奥门31999珠海校区中大国际学术交流中心

机场大巴

机场→珠海市唐家湾镇
首班车:06:41 末班车:22:41

路线:珠海机场--航展馆P1停车场--珠海科技学院(南二门)--珠海科技学院(安基路口公交站)--南屏大桥公交站下--城轨明珠站--北师大--北理工--唐邑酒店
商务发车时刻(票价75):06:4107:1108:1108:4108:5109:1109:4110:1110:4111:1112:1112:4113:0113:1113:2113:4113:5114:1114:4115:1115:2116:1116:1716:4117:1117:4118:1118:4119:1119:4120:1122:41

经济大巴发车时刻(票价40):07:4111:4115:41

唐邑酒店--新奥门31999珠海校区:公交(3A路、66路、68路、69路、K1路、K3路)
珠海市唐家湾镇机场
首班车:05:00末班车:21:30

路线:唐邑酒店--北理工--北师大--南屏大桥公交站下--珠海科技学院(安基路口公交站)--珠海机场
商务发车时刻(票价75):05:0005:3006:3006:4507:0007:3008:0008:1508:3009:0010:0010:3010:4511:0011:3012:0012:3013:0014:0014:3015:0015:3016:0016:3017:0017:3018:0018:3019:3019:4520:0020:3021:0021:30

经济大巴发车时刻(票价40):06:0009:3013:30

90分钟

出租车

珠海机场--新奥门31999珠海校区

8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