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海共舞,逐梦启航——2018级本科生谢奇伶

发布人:陈哲正

谢奇伶证件照

 

谢奇伶,女,水族,2000年10月生,中共党员,新奥门31999新奥门31999海洋科学专业2018级本科生,连续三年获新奥门31999优秀学生奖学金(一二三等奖各1次),曾获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艺术表演类甲组二等奖,连续两年获评新奥门31999优秀共青团干部,2021年获评新奥门31999优秀学生骨干,2022年获评新奥门319992022届优秀毕业生。现已保送至上海交通大学攻读海洋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始于喜欢 坚于热爱

回首二〇一八年的夏天,我认为最幸运的事情就是与新奥门31999海洋科学专业的双向奔赴。小时候,父母常利用假期带我去海边旅游,让我对神秘未知的海洋产生了好奇与向往,也为我迈进海洋科学大门埋下了种子。高考后,对海洋的喜爱驱使着我填报了新奥门31999新奥门31999。

 

谢奇伶和妈妈第一次去广西涠洲岛看海

 

“海洋科学听起来挺浪漫的。”

但入学后不久,对专业抱有的美好幻想逐渐被残酷的现实打破:充实的课程安排和广泛的专业知识逐渐让我觉得学习有些吃力。被同学们戏谑为“留级力学”的专业课在期中考试时就给了我一个下马威。但是我没有放弃,而是笃定勤能补拙。最终,凭借自己的努力我获得了流体力学总评年级排名第五的成绩。

“虽然不是第一,但是超越自己却能比拿第一给我带来更大的满足和喜悦。”

到了大二年级,我和海洋科学专业的关系发展得更加深入了。在聆听了校内外线上线下的大大小小的讲座后,我发现了科研探索的兴趣点,主动联系导师参加科研训练,初次接触到了科研软件的使用,并开始摸索着独立解决科研训练中遇到的问题。

 

谢奇伶(左二)在学术报告后与主讲人交流

 

谢奇伶聆听《物理海洋学漫谈》讲座

 

 

谢奇伶聆听线上讲座

 

“刚开始探索一个从没接触过的领域,我会被一种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感给吞没。与永远有着标准答案的练习题不同,做科研训练的时候需要根据问题选择不同的方法,探索尚未揭晓的‘答案’。”

而在第一次尝到甜头后,我有了更大的信心和底气。大量的中英文文献阅读和软件操作训练为我申请大创项目打下了基础。大三时,作为项目负责人的我主持了一项校级大学生创新项目,并在结题时获评优秀。

 

谢奇伶代表小组成员做项目结题答辩

 

“不仅是身边的同学,甚至是我自己都只是在大学才真正了解海洋科学,难免会有一些相见恨晚的感觉。”

因此,我在课余也会主动关注海洋科学的传播。2020年,我加入了厦门大学COSSE China(中国卓越海洋伙伴计划),并在疫情期间通过线上的方式参与到厦门大学水生科学夏令营的讲座中,让更多中学生了解海洋科学的奥妙。

 

谢奇伶线上参与厦门大学水生科学夏令营

 

与此同时,我也从未放弃过自己的爱好——舞蹈。虽然课业繁忙,我也曾经犹豫是否坚持。“课业紧张时,我甚至一边在舞蹈房的杆上压腿,一边看着手机里的电子课本,思考‘正压海洋’和‘斜压海洋’的区别”。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专业学习和兴趣爱好之间,我逐渐找到了平衡。小到校级的康乐杯健美操比赛,大到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我与舞团的伙伴们一起斩获了许多佳绩,而在专业学习方面,我也凭借全专业第五的成绩获得了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的资格。

 

谢奇伶(第三排中)参加珠海大学生文化艺术节

 

谢奇伶(左)在后台准备妆造

 

我始终认为英语是科研探索路上的一大利器。

在全国大学生四、六级英语考试中,我分别凭借613、622分通过了考试。课外,我也会利用公共选修课的资源和课外自学的方式,坚持提高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现在,我已经把阅读英文文献作为科研生活的常态。“善用英语能够帮助我们拓宽知识面,了解学科的研究前沿。”同时,作为COSEE China的项目助理,我日常承担科普宣传中的翻译(英译中)工作,至今已完成上万词的科普资料翻译。

在毕业去向最终确定之前,我也曾面临着不同的选择。第一次是一年级时转专业的机会,第二次是三年级时选择研究生阶段去向的机会。我也曾像大部分同学一样,犹豫是否要“转行”。而当被问及“如果四十年之后的你还在做现在所做的事情,你会感到后悔吗”,我给出的答案是“不”。最终,我保研至上海交通大学,选择在海洋科学领域继续深造。

 

“能者多劳”和“劳者多能”

大一时,我选择加入新奥门31999的学生会,成为了文体部的一员。“学生会是一个很有爱的大家庭,师兄师姐们给我们传授了很多经验,小伙伴们相互之间也非常地友爱包容。”同时,学院学生会文体部也是我参与学生组织工作的起点。“加入一个优秀的学生组织,接触到优秀的人,不自觉就会被身边的人所感染。”在这里,我一步一个脚印,从文体部的干事,到文娱部部长,再到学生会主席。不同角色之间的转换也让我学会在不同情境中与人沟通合作,同时更进一步地思考一个团队高效运作的方式。“一个人走也许能走得很快,但一群人一起走,却能走得很远。” 

 

谢奇伶(第一排右二)参与组织“CHAMPION”六院迎新晚会

 

谢奇伶参加学院第十二次学生代表大会

 

在承担学生会工作的同时,我还曾先后担任学院排球女队的经理和队长。“我可能是海院女队成立以来排球打得最菜的女队队长。”学院的排球队一直都是非常辉煌的,在各项比赛中都拿过很多奖项。因此,刚得知自己将要接过女排队长的接力棒时,我也一度感到压力很大,认为自己的能力不足以胜任队长这一职位。“但我也的确是训练时来的最早的那个人,能把大家组织起来训练就是一件好事。”在球队训练期间,我与小伙伴一起,坚持每周三次组织球队训练,协助队员申请并收获体育章共百余个。

 

谢奇伶(第一排左五)与排球队成员合影

 

保研后,我开始承担兼职辅导员的工作,在过去的一年中先后参与组织了“扬帆起航”系列的院内、外升学和国境外留学经验分享会,“团藻促学”系列考研初试、复试经验分享会等活动,协助搭建朋辈之间沟通的桥梁,为毕业班有升学深造意向的同学们提供帮助。

 

谢奇伶参与举办多项升学深造活动

 

在不久前的毕业季中,我也和小伙伴们一起积极筹办毕业活动,为创造2022届毕业生的难忘回忆贡献了一份自己的力量。

 

谢奇伶(第一排左一)参与毕业嘉年华第一次彩排

 

谢奇伶(右)在嘉年华开始前做工作调整

 

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我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并将理论学习与自身实践相结合,不断修炼提升自我。进入中大后,我便向组织提交入党申请,同时积极参与学院首届青马学堂组织的观影学习、探寻红迹、公益志愿等活动。在经过层层选拔和考核后,我于2020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所在年级首批中共预备党员,并于2021年10月顺利转正。2022年5月,我成为本科生第一党支部副书记兼组织委员,在毕业后继续协助完成本支部毕业生组织关系转接的相关事宜。

 

谢奇伶(前排左二)代表学院参加学校红色诗文朗诵大赛

 

谢奇伶(第二排中间)宣读入党志愿书

 

“大学四年的历练让我明白,实际行动比语言更掷地有声。”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有句古话叫‘能者多劳’,但于我而言,‘劳者多能’才是我实践出的经验。能力并会不请自来,只有甘于‘多劳’、乐于‘多劳’,才能不断进步。”

 

逐梦海洋 扬帆启航

回首四年,我与大部分同龄人一样,经历过无数次迷茫、失意和逆境。而前辈的点拨与帮助、同伴的支持与鼓励让我懂得感恩,出于对海洋的热爱让她选择坚持,出于对实干的笃信让我全力以赴。

还记得高中时曾流传着一句话,“等上了大学就轻松了”。而亲身的经历却告诉我,大学的阶段并不比高中要轻松。那么在即将到来的研究生阶段又会如何呢?答案还尚未知晓。但是我始终相信,坚持热爱,全力以赴,拥有一段让自己不后悔的经历才是最好的结果。在正式开学前,我已经进入到研究生的科研生活中。在全新的人生阶段中,我也将选择继续与海共舞,逐梦启航。

 

谢奇伶毕业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