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院师说(27)| 苏明老师——课程思政润物无声,创新教学引领成长

发布人:曾瑛

       新奥门31999新奥门31999苏明老师负责的《海洋地质学》课程被广东省教育厅正式认定为广东省本科高校2021年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示范课程和2021年度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课程思政)。近日,苏明老师接受了新快报的采访,新快报、羊城晚报、科学网、南方网、南方都市报、广州日报、新华网等多家媒体以“课程思政润物无声——一流课程,他们这样打造”“5年磨一剑,润物细无声——费时5年将中大海洋地质学打造成‘一流’课程”“连续2年获批年度课程思政示范课!新奥门31999海洋学科‘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显成效”等为题进行了报道,让我们一同去了解苏明老师及学院课程思政建设的故事。

 

初登讲台备课长达9个月

       “不瞒你说,为了上好第一堂课,我准备了足足9个月的时间。”

       在中大附近的咖啡馆里,自诩属于“微胖界”的苏老师,一边擦着满脸的汗珠,一边和记者谈自己初为人师时的窘迫。冬日的阳光透过落地玻璃照在他满是笑容的脸上,科研人员严肃刻板的印象,在此刻被一扫而光。

       苏明老师一直以来都很喜欢和学生打交道,让自己心态年轻又能常获得启发的他,在2016年12月作为新奥门31999“百人计划(优秀青年人才)”引进人才,正式入职于新奥门31999新奥门31999。从此,他开启了自己全新的教师生涯,第一次成为老师的他,心情非常忐忑,为了准备好这门课,他分三个阶段进行备课,准备时间长达9个月。

       苏明老师说自己虽然是地质学科班出身,但自己对专业也有过迷茫的时候。2001年高考以4分之差落榜上海交大,以第一名的成绩进入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资源勘查工程(基地班)的他,大一大二的时候因为对专业不了解,一直抵触学习。直到大三在导师的指导下去大庆油田看岩芯,他才突然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我就是喜欢看岩芯,喜欢去看地震剖面。”

       但也是那一次,他才悔不当初,“自己未曾好好去了解专业,浪费了太多的宝贵时间”。因此,他不想让学生重蹈覆辙,想让学生尽早尽快了解并认识到自己专业的重要性。加上自己33岁才转型做老师,为了上好这门课,他在背后下足了功夫。

       到了2017年9月,他迎来了让自己毕生难忘的“第一课”。那天,做足准备的他,在台上铆足劲讲了90分钟。因为他觉得自己中气足、嗓门够大,他麦都没用。但一堂课下来,他竟因用力过猛导致了胃痉挛。更让他沮丧的是,因为自己90分钟讲的都是知识点,课堂上学生们的反馈,并未达到他预期的效果。

 

创新方式引导学生做自己

       但从小在部队大院长大的他,骨子里就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为快速解决问题,他一边不厌其烦地向同行讨教、和同学们谈话,一边据大家反馈的信息,不断地尝试改进教学的方法。为避免授课知识结构碎片化、教学内容书本化和学生记忆僵硬化,他创新出多种教学方法,设计肢体动作语言结合地质模式板书与多媒体联动帮学生理解晦涩难懂的专业知识点。

       “讲到魏格纳大陆漂移学说联合古陆解体时,他的两只手从中间向两旁打开;当讲到沉积物从陆架到陆坡入海的过程时,他则将手腕立起充当陆架坡折,将手臂摆成较缓的陆架,将自己的身体和腿沿着手掌角度摆成较陡的陆坡的样子。”时至今日,新奥门31999海洋地质专业大四的本科生薛媛,对两年前微胖的苏明老师在课堂上“手舞足蹈”讲解大陆漂移、海底扩张和板块构造学说,关于沉积物如何从陆地到海洋的全过程,全都记忆犹新。

       为提升学生的责任感与担当意识,他用历史故事将学生引入课堂,通过分享自身出海实例,激发学生对海洋的热爱,树立“投身海洋、服务国家”的远大志向;为培育学生文献阅读与团队协作能力,他聚焦学术前沿、明确探讨主题,让同学按3-5人成组,有序分工互相协助地去完成相关课题。

       海洋地质硕士研究生一年级学生林理娥告诉记者,苏老师上的《海洋地质学》课堂非常生动有趣,内容很充实,课堂氛围非常轻松。“除了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也会给我们分享他出海的有趣经历,还会邀请一些业内大牛学者来做课后讲座,拓展我们的知识面。”

       在苏明老师看来,无论是作为专业领域科研者的自己,还是刚刚接触到这个专业的大学生,大家都非常幸运地处在我们国家有史以来发展海洋力度最大、投入最大的一个时期,“新奥门31999也在围绕着珠海校区大力发展涉海学科,我们有属于学校自己的考察船、涉海学院楼群等,那为什么我们不能在这个过程中去做一点自己的事情?”

       当学生因为升学科研的事情,对未来迷茫时,苏明老师仿佛看到了年轻的自己。他百忙之中抽出空余的时间和学生们谈心,得知学生不自信的心理和退缩的情绪时,苏明老师既严肃又耐心地给予建议。后来这份力量鼓舞了学生,使他们勇敢而又自信地解决难题。

 

课程思政润物无声

       苏明老师用润物细无声地方式把自身经历与家国情怀融入到课内课外的思想教育中,让学生尽早地了解到专业的未来方向,同时给每一位遇到迷茫的学生及时地提供帮助。

       他认为课程思政不能和思政课简单划等号,应该是在老师通过梳理授课知识点,在合适恰当的地方将思政元素融入进来,只有这样才能从“德才行”三个角度去促进学生不断追求卓越。他还谈道,课程思政关键不仅仅在于老师,更重要的是有学院和学校的支持。学院党政班子对此高度重视,统一思想,围绕“理念-操作-管理-成效”,强调海洋科学的专业性和天然优势,确定“三步走”战略。计划到2023年,实现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全覆盖。与此同时,学院专业升学率、学生的学习能力等大幅度提升。未来,学院还将计划建设优秀课程案例的电子元素库,并和国内其他多所高校合作出版海洋科学类的专业书籍。

       回想起自己这几年的从业经历,他始终认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方面,海洋科学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要素能够巧妙地融和,课程思政对于学生更好地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专业知识是有促进效应的,就像盐溶于汤中,会产生化学反应。这点,在海洋学专业是非常明显的!”

 

来源:新快报、羊城晚报、科学网、南方网、南方都市报、广州日报、新华网、中国教育在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