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院师说(25)| 教书育人,照亮学生前行的路——赵俊教授

发布人:陈哲正

赵俊,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2017年新奥门31999“百人计划”引进人才,现为新奥门31999海洋环境遥感小组负责人。赵俊教授于2010年6月在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后在南弗罗里大学海洋学院胡传明教授团队从事博士后工作,2013年加入了阿联酋马斯达尔科学技术研究院(MIST),从事研究科学家的工作。目前重点开展的科研工作包括:(1)中国南海海域海洋遥感产品的验证和校正、区域算法的建立和优化等;(2)动力过程(如上升流、涡流等)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响应;(3)敏感性海洋生态系统(如海草、珊瑚)对海洋环境变化的响应;(4)海洋污染的遥感监测,例如赤潮、溢油等;(5)卫星遥感产品的业务化。

 

 

近期,新奥门31999新闻中心对逐梦深蓝——我心目中的良师获奖教师赵俊教授进行了专访。 记者简称,赵俊教授简称,以下为采访记录:

:可以分享您作为18级物理海洋班的班主任与同学们的故事吗?有哪些让您印象深刻?

:我第一次当班主任,一开始没什么经验,我只希望能帮助同学们解决问题。后来发现与同学们拉近距离很重要,人和人之间是相互的,人和人的连结需要不断的沟通,与他们交流时,他们很愿意与我分享,生活、学习、人生规划等各方面的问题。2018年,我正式过了第一个教师节,收到了来自同学们的问候与祝福,很欣慰,这也激励我去做一名好老师。

:前段时间,您荣获学院逐梦深蓝——我心目中的良师优秀班主任的称号,那您可以分享一下在教书育人过程中的经验吗?

:如今,学院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每个老师首先应该做好本职工作——教书育人。教书,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每个老师都有自己一套独特的教学方法。育人,需要引导学生走向一条康庄大道,不偏离人生的正常航线。教书育人,最重要的就是得用心,用心就得花时间。尤其是作为一名班主任,平时需要通过交流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的需求。锦上添花常见,雪中送炭不易。同学们来自五湖四海,或多或少因为不了解,而产生些许摩擦,感情碰上问题,分方向、读研、找工作有困惑等等。所以我会和每位学生提前约好时间,面对面聊天,帮助其解决问题。

:既然您提到同学们会对分方向等产生困惑,我们在这里也想向您请教一下,在专业分流前如何去准备来支撑自己的判断和选择呢?

:我们生活在中国这样一个国度,自然需要了解国家需求,就像在一个大家庭里,家中大事都应该知道。而且通过学院官网,你们可以了解各个方向的研究重点、研究团队等。另外,积极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这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你们不知道喜欢什么,做了之后就有很深的体会了。对于专业选择,兴趣很重要,选择自己喜欢的,也要考虑未来的职业选择,所选的方向能否满足你今后人生的发展规划需求。总之,既要了解外部形势,也要关注自己的内心。

:我们记得您也负责《卫星海洋学》的授课工作,同学们十分喜欢您的这门课,那么您认为您的工作经历对于讲好这门课有什么帮助呢?

:我在大学毕业之后,去美国待了两年,再后来我也去过中东的一些国家,和不同国家的科学工作者有过许多交流与合作。在课堂上,我会把我之前的工作经历融入课堂,这在我的课件和讲述中有所体现,同学们会觉得很有趣,因为他们可以去了解不同的世界。我在国外也给学生讲课,我发现国外学生和国内学生感兴趣的点是不一样的,由于文化差异,国外学生更乐意主动提问题,思维更加发散,这些教学与工作经历对于我的人生轨迹的影响还是很大的,所以我就想把我的经历分享给同学们。

:您觉得这门课对于同学们后面的学习与工作有什么帮助?

2002年,我国第一次发射了用于海洋遥感试验与探测的卫星。将近20年过去了,智慧海洋数字海洋等成为研究热点。卫星观测具有时空跨度大、不受天气影响等优势,是海洋监测必不可少的手段。在军事监测、海洋权益保护、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有很重要的应用,极大地响应了国家需求。《卫星海洋学》是一门必修课,深度和广度兼具,面向四个方向的学生,希望你们都能学好这门课程。

:我们从学院的科研动态了解到,您和您的团队提出了探测舰船航迹的一种新方法,您可以为同学们简单介绍一下吗?

:现有航迹探测方法大多基于SAR图像,而我们本次提出的是利用中高分辨率光学图像上直线航迹探测的方法。航迹是舰船行驶过程中形成的,对航迹进行实时监控、分析,可以获取舰船的诸多参数和种类信息,在渔业管理、航行安全、海面搜救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您在今年暑假有参加三下乡活动,并且为山里的孩子进行了海洋科普,您对此有什么感触呢?

:我上大学时也参加过三下乡活动。今年暑假我们去的是河源市紫金县龙窝镇琴口村,那里比较偏远,孩子们很期待去了解外面的世界。通过这样一个活动,我希望可以将国家对海洋人才的需求传达给他们,在他们心中埋下一粒种子。人生有巧合,但也在意料之中。现在喜欢的事情,很可能就是在以前的某一瞬间受到了触动,在心里萌芽,后来的某一刻遇上了。因此,在孩子们心中埋下一粒种子很重要。另外,三下乡这类活动让我们走出校园,触碰时代发展的脉搏。在给当地的党支部讲课时,可以明显感受到,老一辈人内心充满信念,这对于我们是很有启发意义的。总结过去,映照未来。现在的大学生尤其需要信念,相信自己也相信我们的国家。坚定信念,努力向前。

:最后,您对同学们还有什么寄语呢?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在信息繁杂的世界,要善于明辨是非,有自己的判断,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在学习和生活中,要有意识培养自己的情商,情商是可以培养的,同学之间要相互团结、相互帮助,传播正能量。把握好学习与生活的关系,注重身心健康,做好人生规划。

 

 

采访后记:赵俊老师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我们与其进行了愉快的采访,收获颇丰。在快问快答环节,赵老师谈到自己的兴趣爱好。赵老师喜欢运动和阅读,在运动方面,是学院教工篮球队的前任队长,有时也会打羽毛球、乒乓球。在阅读方面,赵老师认为腹有诗书气自华,喜欢看历史和励志方面的书籍的,并建议同学们看《风雨哈佛路》的英语原著,还谈到《围城》是他印象中最为深刻的一本书之一。

作为一名班主任,赵老师说道,教书育人最重要的是要用心,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背后是无数日夜的操劳;科研的浪漫正是那充满未知的广阔海洋,作为一名科研人员,他说,海洋科研工作如果有颜色,一定是蓝色的。这一抹蓝色是神圣的,映照着每一位海洋科研工作者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