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院科研动态(26)| 生物标志物证据揭示深部油气对南海水合物形成贡献取得新进展

发布人:曾瑛

       天然气水合物的气源成因与油气资源潜力评价和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前人基于烷烃气体组成及其稳定碳-氢同位素证据对南海水合物气源成因进行了判识,认为其气源基本上是生物成因气。然而,由于传统判识指标的局限性,致使深部热成因油气对水合物形成的重要性被低估,南海高饱和度水合物成因一直未能阐明。生物标志物是深部油气及其相关微生物活动的信号,也是水合物气源成因判识的重要指标。

       我院王江海教授团队系统研究了南海台西南盆地GMGS2-16沉积物柱中生物标志物和孔隙水地球化学参数,发现有热成因油气的生物标志物信号出现(检出UCMs、OEP值约1.0),表明含水合物的沉积物中高丰度富13C的C14-C16支链脂肪酸可能是热成因油气驱动的硫酸盐还原作用的产物。本文研究结果为评估深部热成因油气对南海水合物形成的贡献提供了生物标志物方面的证据。

       上述成果发表在地球科学知名刊物《Geoscience Frontiers》上(Li Y#, Fang YX#, Zhou QZ, Xu XP, Liu JZ, Zhou GY, Wang JH*, 2020. Geochemical insights into contribution of petroleum hydrocarbons to the formation of hydrates in the Taixinan Basin, the South China Sea. Geoscience Frontiers, doi: 10.1016/j.gsf.2020.03.006)。论文共同第一作者为新奥门31999李艳副研究员和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方允鑫高级工程师,通讯作者为王江海教授。上述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41703043)、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项目(DD20189310、DD20190230和42000-41090063)、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19lgpy91)和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SKLOG-201903)的共同资助。

1

图:南海台西南盆地孔隙水地球化学参数、生物标志物丰度和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的垂向变异

 

原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674987120300657?via%3Dih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