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院科研动态(23)| 珠江口不同口门河流泥沙的输运及归宿研究取得新进展

发布人:曾瑛

       在近岸海洋科学的研究中,由于其对近岸水下地形地貌及近海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陆源泥沙经河流进入河口和近海陆架的输运及宿命过程一直以来都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国际上对不同来源河流泥沙在多口门河口中的输运和归宿问题上研究较少。珠江口是世界上最为复杂的河口,其口门和支叉众多,不同口门冲淡水水动力条件不同,且不同来源的河流泥沙总量和特征不同,泥沙输运的机制较为复杂,了解这些泥沙的输运及归宿对于预测和后报其地貌及生态效应具有重要意义。

       学院龚文平教授研究团队以珠江口伶仃洋为研究对象,利用实测资料及COAWST耦合模式,探讨不同来源泥沙的输运格局和规律。侧向口门的泥沙因沉降滞后而大多沉积在西滩,向海输运不多。纵向口门泥沙更靠近深槽,再悬浮更易发生,在大潮期间大量向海输运。该研究成果为珠江口及国内外其它河口泥沙输运机制的深入研究与海洋环境管理,提供了新思路。

11

图:伶仃洋不同口门河流泥沙的输运过程示意图

 

       该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知名学术刊物《Marine Geology》上(Guang Zhang, Weicong Cheng, Lianghong Chen, Heng Zhang, Wenping Gong*, 2019. Transport of riverine sediment from different outlets in the Pearl River Estuary during the wet season. Marine Geology 415, 105957)。论文第一作者张光为新奥门31999新奥门319992018级物理海洋学博士生,通讯作者为学院龚文平教授。

      上述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英荷国际合作(51761135021)与面上基金项目(41576089)的资助。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margeo.2019.06.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