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院科研动态(19)| 微生物油气藏表征技术研究取得新进展
地表微生物地球化学是一种在勘探阶段对地下油气藏进行预测的有效工具。然而,对处于开采阶段的油气藏而言,地表微生物地球化学的重要性总是被弱化,因为缺乏合适的微生物油气藏表征指标。故遴选敏感的微生物指标显得非常重要和迫切。
学院王江海教授团队以苏北北汉庄油田地表土壤/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微生物非培养法,对2根柱状样和85个位点30-50 cm深度的样品中甲烷氧化菌(MOBs)和丁烷氧化菌(BOBs)的活菌、总菌丰度进行了系统的定量,结果表明研究区最适宜的采样深度为50 cm,MOBs/BOBs的活菌和总菌丰度异常及其空间叠合关系能清晰反映地下油气藏空间分布格局的变化。鉴此,遴选出6种可用于微生物油气勘探或油气藏表征的新指标,并提出与新指标相匹配的地表微生物地球化学的普适性策略。本文研究结果为发展地表微生物地球化学新指标、促进其应用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上述成果发表在国际石油科学与工程知名刊物《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上(Zhou QZ#, Xu XM#, Xu H, Zheng GZ, Pi WL, Jiang YL, Xu XP, Li Y*, Wang JH*, 2020. Surface microbial geochemistry of the Beihanzhuang Oilfield, northern Jiangsu, China. 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191: 107140)。论文共同第一作者为新奥门31999周芊至博士生和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徐小明副教授,共同通讯作者为新奥门31999新奥门31999王江海教授和李艳副研究员。上述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41703043)、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8A030310288)和中央直属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10lgzd07)的联合资助。

图:与新指标相匹配的地表微生物地球化学研究的普适性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