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野外实习实践(9)| 2018级海洋科学认知实习日志
驾车千里,选驿百间,田于海滨。列卒满泽,罘罔弥滩,偟乎海外,吞若云梦者八九,其于胸中曾不蒂芥。
——题记
2019年7月14日至23日,2018级全体同学在吴加学教授、万志峰副教授、邓俊杰副教授、邱春华副教授、刘欢副教授、杨颖副教授、杨金鹏老师以及研究生学长们的带领下前往广东湛江、海南三亚等地进行了为期10天的海洋科学认知实习,期间通过实地考察与老师讲解,同学们对河口海岸、沙坝潟湖体系、波浪作用等进行了观察和学习,使同学们在实践中进一步接触到海洋科学的无穷魅力。
7月15日
——广东省茂名市水东港认知实习
7月15日的主要实习内容是认识沙坝潟湖体系以及人类活动对其影响。现场,各位老师分别向大家讲解了沙坝与潟湖的地质特征与水动力条件、海图观看、云层沉积情况判断风力方向及动力条件及纳潮量等专业名词。

吴加学老师讲授有关沙坝、潟湖等方面的知识

刘欢老师讲授有关纳潮量的问题
7月16日
——南渡江河口三角洲综合认知实习
南渡江河口三角洲承载了现代人类文明的延续和发展,更是在物质上、文化上联系陆地和海洋的使者,作为海南三大河流之一的南渡江,此处由于主河道摆动后形成的现代入海口是三角洲演化进程中的典型河口地貌案例。
7月16日,在老师们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南渡江河口一处沙滩上研究沙滩沉积情况。老师们先向大家讲授了沙坝的形成机理,接着带着同学们分组挖沙坝剖面、认识沙坝的层理结构,给同学们讲解沙坝倾角等参数的测量方法。
吴加学老师示范挖沙
挖沙男团的辛苦付出
同学们自己挖出的沙坝剖面
7月17日
——澄迈沙坝潟湖体系综合实习
7月17日,大家来到澄迈盈滨半岛沙坝继续学习沙坝潟湖体系,在实操中学习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

用罗盘测量沙滩坡度
7月18日
——博鳌万泉河口海浪对沙坝的侵蚀与搬运作用综合实习
7月18日,我们开始了在博鳌万泉河口的实习,认识了海浪对沙坝的侵蚀与搬运作用。随后,大家前往本次行程的重点地点——海南三亚。大家要在三亚实习两天,每个同学都怀着饱满的热情。
博鳌的堆积型沙坝
7月19日
——参观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7月19日,大家来到位于海南三亚的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参观学习,在这里我们了解到“探索一号”万米深潜科考、“勇士号”在深海作业的过程,以及研究所里正在进行的科研项目,并参观了鲸鱼的标本。深海所之行不仅让我们领略到深海世界的奇妙,也认识了深海研究者的日常工作。
周义明研究员为同学们讲解深海极端环境模拟研究实验
7月20日
——三亚湾和雷州市南渡河河口
7月20日,大家来到海南三亚临春河河口,同学们在老师的讲解下学习认识了临春河河口处的三级沙坝形成过程,并学习了气象图的的关键要素及符号意义,以及各种海岸类型和海岸演变的一定规律、海岸腐蚀和人类活动对海岸的威胁、各种海岸工程建筑对海洋动力产生的影响及海岸切线段和岬角的波浪作用和实际应用等。
海南三亚临春河河口
7月21日主要考察对象是南渡河的曲流河沉积特征。首先,老师给我们介绍了河流的主要类型。然后,我们了解到了弯曲河流的发展阶段、曲流河的截弯取直过程,以及从弯曲河段转化为顺直河段的优劣。最后,老师讲解了河流对河口的影响、河流从源到汇的产物、以及河流到海洋的衔接过程。同时,老师与我们分析了关于琼州海峡形成方式的几种说法。

南渡河口全貌
7月22日
——参观湛江市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站
7月22日实习的主要内容是参观湛江市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站。在监测站,工作人员首先给大家介绍了站内情况和他们的工作内容,使大家了解到在实际工作中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工作人员激励我们夯实专业知识基础,精通实验技能。然后工作人员带大家参观了实验室及气象设备。

工作人员向我们介绍监测站内部情况
7月23日
——参观湛江高桥红树林保护区
首先,保护区站长对红树林生境以及功能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简要概述。随后,同学们对红树林进行近距离观察。最后,站长对近几年观测到的红树林物种的情况进行讲述。通过实地观察,同学们切实体会到红树林生态系统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站长向同学们解释一些在红树林里出现的有趣现象
红树林最中央的观测台
黑的土、白的云、红的蟹、黄的叶、紫的花、绿的林、蓝的天、灰的帽……
最后一天的野外实习,在知识的海洋与美景相伴下,一切在这里落下了完美的序幕。
通过本次实习,同学们提高了对海洋科学相关知识的了解与兴趣,进一步达到了“格物”与“致知”相结合。在实习过程中,同学们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独立思考能力以及野外工作能力,为未来专业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最后感谢各位为本次实习而劳累奔波的老师们!

带队老师和同学们在深海所合影
暑期实习已过良久,时间流逝,提起暑假实习,记忆之泉的点点滴滴似乎不可辨了,代之,喷涌而出的是深刻脑海的兴奋和勇气。让我们来一同看看1班同学的感想吧。
陈慧泉:
暑期实习虽然缩短了我们的假期,但能在老师带领下去了很多地方参观考察还是很开心的。与局限在学校课堂上的听讲不同,实习过程中讲解加实地考察的学习方式让我们对很多知识的印象更加深刻,我相信这对于我们今后的学习也会有所帮助,也期待明年的暑期实习^_^。
李晓明:
这次实习开拓了视野,陶冶了情操,身临其境地学习了海洋地质、海洋生物和物理海洋的知识,同时学到了许多实用的野外实习机能。收获满满。
翁生泽:
字里行间奥秘空想揣测,碧天蓝海真实近在咫尺!
张家桐:
暑期实习转眼结束,我们收获了许多知识技能的同时领略了一番祖国的别样景致,但我想对于一名刚接触专业知识的大学生来说,这次实习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对自己可能从事的专业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为今后课程的学习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同时,我们更加认识到实践对于我们的重要性:个人所学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得到丰富、完善和发展,实践是我们海洋学子的第二课堂,是我们检验真理的试金石。
邹雅婷:
茂名→海口→澄迈→博鳌→三亚→湛江
水东港→南渡江→东水港→万泉河→深海所、三亚湾→南渡河、红树林
每到一处都学习接触到不同的东西,认识了各种类型的沙坝潟湖,还体会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受益匪浅哇。心容浩瀚大海,世界无边精彩!
江雨潼:
苏明老师半开玩笑说,实习期应该延长到四十天,六十天,甚至全暑假。
我觉得在理。科研本就是智慧与真理的摩擦和追逐,亲自深入大自然,就越发的能感受到所谓自然的真理。实习教会我们的不仅是那些基础而重要的科研技能,它更像一个火种,点燃钻研和奋进的信念,更照见无垠的知识的疆域。
曾文俊:
虽然天气对我们并不友好,但是老师们在烈日炎炎下给我们讲述关于海岸的知识让我们受益匪浅,我觉得这次的实习是一次十分难忘的经历。
陈晓东:
忘不了那次在海口,大家顶着烈日,踏着曲折的小路,在炙热的海滩上一起挖剖面。虽然疲倦,却也乐在其中。
陈新龙:
记住生命随时都有可能结束。怎样读书和思考,你的人生才能事半功倍?
在暑期实习之后,有了答案。
张凌云:
本次实习,我收获到了许多东西,不仅是知识层面的,还有在未来的学习方向层面的,还有在自身性格、意志以及人际交往层面的。在进行实地考察科研后,才发现原来做科研也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需要有强健的体魄和艰苦奋斗的品质才能坚持下去,取得成功。
肖雅琦:
在我看来,大一暑假的野外实习,是一段知识跳出课本跃然眼前的快乐时光,是一次拉近同学之间和同学与老师之间距离的绝佳机会。从湛江到海南,我们漂峡过海;从港口到潟湖沙坝再到河口,我们领略了海洋的美丽与科学的奥秘;从徒步海滩到挖沙坑,我们虽汗流浃背但收获满满。从初步了解深海到俯瞰红树林,我们从不同角度思考海洋的秘密;从一日三餐到愉快玩耍,我们建立起了更深的友谊,共同创造了一段美好的回忆。
如果问,这次实习我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其实答案不只是老师们教授的知识,更是一次以从未有过的角度与海洋再次相遇的经历。很庆幸自己能在海洋科学这个大家庭。
林浩扬:
首先是看到了美丽的海洋,以及形形色色的海岸,从老师口中体会到了什么叫沧海桑田,体会到了什么叫做学科交叉。我们站在此前只能从书本上看到的地方,听大自然讲述各种演化的过程。在水东港,我们看到人类活动对潟湖系统的影响;在南渡江,我们感叹着一条河流的过去与将来;在澄迈,我们惊讶于岸线的急剧后退;在博鳌,我们站在急剧变化的土地上;在三亚,我们近距离的观看着大国重器,感受着家国情怀,承载着老一辈科学家的期望。
此行让我对所学的专业有了更多的认知,感谢学院能给我们这次机会。
王梦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虽然老师在课堂中教授过我们许多知识,但是在暑假认知实习之前,我对书中许多概念都是半知半解。当我站在茂名水东港潟湖上时,切实看到潟湖的真正面貌,我脑海中关于潟湖的影像才真正成型。实习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阳光灿烂的十天,更是知识深度导入的绝佳机会。通过实践,我们真正触到了知识。
关志枫:
经过10天的实习考查,我从茂名的水东港走到南渡江,再到东水港沙嘴,接着是博鳌万泉河口,然后是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最后是三亚港码头与南渡河的曲流河观察,我在实习老师的指导下获得了对海岸水文与地质地貌现象的直观观察与描述和分析,获得了许多新的知识以及更直观的认识,同时,在挖沙坑剖面的时候,我掌握了野外的海洋与地质地貌工作的一些基本技能。在多处的考察中,我们发现了几处地方都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说围填海,还有造成纳潮量的减少,以及水东港严重的海岸侵蚀象,在万泉河口发现海岸侵蚀现象。在发现现象的过程中我们也进行了许多讨论,包括对沙滩剖面的分析,还有比较东水港与水东港的不同之处,并且探究万泉河口北岸沙坝的泥沙来源。同时,我们参观了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认识了许多的深海下潜器,了解到深海所自2011年成立之后所取得的许多重大成果。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了如何看天气分析图,等等。这几天的实习,总的来讲,老师教会了我们一个道理,就是要以全局性眼光的去观察事物的本质,从而才能够更全面的分析这一个事物,这些都令我受益匪浅。
何泓锷:
10天的实习从期待、兴奋到不舍,期待能与同学们老师们一同外出,兴奋能学到更多的在课本学习不同的海洋知识,不舍地与老师同学分离,结束为期10天的实习生活。在这10天里,老师们都十分耐心更是倾囊相授,给予我们最好的指导。生活上也是相当照顾同学们,早上天气舒服一些就实地学习,中午下午炎热就用来赶路前往下一个地方,安排得妥妥当当,让我们有相当好的实习体验。感谢老师们和学长学姐们的指导和照顾,让我们在海洋科学的第一次实习如此幸福,在快乐中学习,学到了许多知识和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