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院科研动态(16)| 悬浮物研究方法和东海悬浮物分布与交换研究取得新进展

发布人:曾瑛

       海水中悬浮物(TSMs)直接影响海洋物质输运。作为TSM重要组成部分的超细悬浮物(USMs),其粒径小(0.22-0.45 μm)、比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水体滞留时间长,是海洋微生物、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重要载体。研究USMs对于理解海洋物质沉降过程、污染物转移和微型生物群落的维持具有重要意义。

       我院王江海教授团队以东海悬浮物为研究对象,同时采用0.22微米和0.45 微米孔径的滤膜,对47个站位进行了悬浮物采样和分析,首次揭示了东海冬季TSMs和USMs的组成特征及其分布规律,表明USMs在TSMs中的占比高达24%,且两者的分布样式明显不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估算出两者在50米和100米等深面内外的冬季交换通量。本文研究结果为评估东海悬浮物对沉积作用和跨陆架物质交换的贡献提供了全新的研究思路。

      上述成果发表在国际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知名刊物《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上(Lin J#, Xu XM#, Chen Y, Zhou QZ, Yuan LR, Zhu Q*, Wang JH*, 2019. Distribution and composition of suspended matters in the wintertime in the East China Sea.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664: 322-333)。论文共同第一作者为新奥门31999林佳博士生和徐小明副研究员,共同通讯作者为王江海教授和祝青博士后。上述研究得到国家973项目(2012CB956004)、中央直属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16lgjc22)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8A030310288)的联合资助。

11

图:东海TSMs和USMs的采集及其在50米和100米等深面内外的冬季交换通量